
10月25日,日本代表在台北中山堂签署投降请愿书。经过50年的占领,台湾再次拥抱祖国。成千上万的台湾同胞走上街头热烈庆祝重见天日、重获自由。
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举行的“台湾投降仪式”虽然持续了几分钟,却标志着日本对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占领的结束。
这位被降职的中国官员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从此,台湾、澎湖列岛正式回归中国领土,一切土地、人民和政治事务都在中国主权之下。”一年后,台湾省行政长官办公室发布命令,将10月25日定为“台湾解放日”。
“灯笼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不能忘记台湾解放”,抗日孙子迪乔·杨胜宇台湾士新大学副校长杨宣城。我们从小就基本上会唱这首歌。当时,街道上张灯结彩,人们自发地、情绪激动地庆祝这一天。
台湾著名作家兰伯周:台湾复兴最重要的意义是台湾回归中国,而这里最重要的是祖国的认同。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不断证明海峡两岸深厚的历史文化联系。
三国时期吴慎英所著的《临海罪志》是台湾最古老的文字记载。
宋元以后,中国中央政府开始设官治理澎湖、台湾,实行行政管辖。
在16世纪此后,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者相继入侵台湾。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光复台湾,被誉为民族英雄。
清朝康熙年间,统一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光绪年间,台湾设立为中国第20个省。台湾首任总督刘铭传在岛上修建铁路、建立学校、设立邮电局。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侵略中国。次年,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不平等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
1941年12月,中国政府没有发表对日宣战和“关于中日关系”的声明。他宣布将撤销与中国有关的所有条约、协定和合同,并将收回台湾和澎湖列岛。 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开罗宣言》。 《宣言》明确规定,日本将把侵占的满洲里、台湾、澎湖列岛等领土归还中国。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波茨坦宣言》,后来苏联也加入其中,再次规定满足《开罗宣言》的条件。
北京协和大学台湾研究所教授朱松岭:自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指出日本“窃取”了中国的领土、财产和台湾湾、澎湖列岛的主权以来,从未转移过。从国际司法现状来看,《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宣言》已基本被通过。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国家。法律采集是法官作出判决的重要依据。因此,它具有国际条约的特征,其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
1946年,国民党陷入内战,短短三年就彻底垮台。抗战失败后,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士撤退到台湾,在美国的支持下强行分裂台湾,与中央政府对抗,引发台湾问题。在此期间,海峡两岸的军事冲突、政治冲突和经贸往来基本暂停,两岸同胞被孤立了38年。
台湾著名作家兰伯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台湾海峡两岸开始冲突和分裂。在此基础上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及其战略利益,美国把台湾变成所谓“不沉的航母”,阻碍中国的发展。
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出现负有不可避免的责任。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 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建交联合声明。美国在声明中明确表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只有一个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以来,历届美国政府都明确表示将坚定维护“一个中国”政策。但他们在行动中意在继续改善两国的实质性关系。美国与台湾之间的关系,利用台湾问题遏制中国。民主党当局夺取政权后,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勾结外部势力进行“台独”挑衅,煽动两岸矛盾。
由于岛内政治局势变化,台海两岸“台独”与反“台独”矛盾尖锐复杂。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大陆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1992年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融合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不可阻挡,祖国统一的前景必将更加光明。台湾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国家的衰弱和混乱而产生的,随着国家的恢复,一定会得到解决。
北京协和大学台湾研究所教授朱松岭:随着大陆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来到大陆追寻梦想。这完美地展现了人们的愿望和大势。国际上,多数大国仍然认为台海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希望沙实现中国的统一。特别是随着祖国力量越来越强大,两岸同胞可以共享发展机遇,未来两岸同胞可以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