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北京11月8日电(记者欧阳宜嘉)今年是《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也是中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目标五周年。 2025绿色供应链与企业气候行动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迫切需要构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公众等多元激励机制,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国环境记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白志军表示,信息不对称仍然是当前绿色供应链建设的一大障碍。尽管很多企业在生态设计上不遗余力,但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他表示,有必要利用有效的环境沟通,将专家数据转化为绿色故事和消费者公众可以识别的标签。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办公室原一级巡视员孙震认为,全球气候治理是一条“蜿蜒的河流,方向明确”。他说,中国在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中首次提出“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但我们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体现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采取务实自愿措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的坚定立场。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执行委员会委员兼首席执行官辛雷从“绿色设计”的角度提出了系统化的方法。他表示,绿色设计必须贯穿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绿色设计与供应链深度融合,不仅能实现减少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效益,还能为企业创造绿色竞争力。s。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表示,商务部近期发布的《关于实施绿色贸易扩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中长期落实。这包括绿色生产、绿色贸易、绿色消费的全过程。 《意见》明确指出,外贸企业推进绿色设计和生产。鼓励外贸企业积极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外贸产品碳排放。鼓励他们这样做。华润再生集团有限公司绿色供应链管理部部长毛涛指出,当前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仍面临缺乏国家和国际标准等挑战ds 和连接不良。他提出加快国家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国内外标准互认和协调,加强标准实施支撑体系建设和标准实施有效性评估。公共环境中心主任马军认为,中国的NDC体现了大国责任,为全球气候治理带来了信心和稳定性。 “绿色溢价已成为上游高含量环节脱碳的瓶颈。”提出通过建立多方参与的激励机制、深化环境信息依法公开、完善产品碳足迹管理制度以及政府、市场和公众的合作治理等方式突破绿色溢价瓶颈,从而促进绿色溢价的实现。推动高碳上游环节脱碳。 (实习生刘以轩也对本文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