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中国第42次南极科考队离开上海,随“雪龙”号、“雪龙二号”踏上又一次“双龙探索”航程。两艘船都穿过赤道进入南半球。
七年前,央视记者见证了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今年,一名记者也随船进行了采访。同样是一艘船,同样是冰封的海洋,但我国的极地探索在过去七年里发生了重大变化。
“雪龙”起飞后的第一个操作就是推飞机。
从上海极地考察国家基地航站楼起飞后不久,雪龙号开始了首飞。所谓“推机”,就是手动将停在后平台的Ka-32直升机推入机库。由于机库空间有限,手动推飞机比较安全。
探险队组织了许多年轻力壮的成员来推动飞机。对于莫对于队员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坐船,也是第一次“推飞机”。每个人都做好了准备,准备迎接挑战。
机组人员多次警告他们“推飞机”时要小心。 “推飞机”听起来很有趣,但是当你尝试之后你就会发现,仅仅依靠蛮力是行不通的。直升机两侧各有十几名队员,前组人员负责拖曳。当每个人都试图将直升机推向机库门时,另一名机组人员注意到他迷失了方向,不得不迅速停下来。
机组人员命令所有人移走直升机并重新调整方向。同时,安装在机库入口处的四个平台根据直升机的行进方向进行了重新调整。然后大家又准备将直升机推过机库门槛。
机库门槛很高,直升机起飞时,机组人员都很紧张。被推下了山。
中国第42次南极科考队员陈祥根:当大家喊“一、二、三”同时用力时,下降时,如果飞机受力方向弯曲,侧面垂直安定面很容易撞到舱门或机库门。
经过多方协调,大家终于齐心协力,将直升机对接到位。
这架 Ka-32 直升机曾被人类用于南极探险。它在人员和货物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希望这次我们能够继续有所作为。
台风过后
“雪龙号”提供额外餐食,帮助船员恢复健康。
基本上,在到达南极洲之前的旅途中,除了检查设备和补给品外,没有什么特殊的工作要做。探险队将安排队员轮流在餐厅和厨房帮忙做饭。记者接受了帮厨子的工作,去看“雪龙”是怎么吃的。
记者一早到达时,发现自助餐的面包和粥比平常早到了。此前受台风“海鸥”影响的菲律宾东部海域,风大浪高。刚上船的成员很多都晕船了,有的已经好几天吃不下饭了。
随着天气好转,大家逐渐康复,船上开始为大家准备额外的餐食。
厨房里,记者和几位其他队员帮忙挑选蔬菜、清洗餐具。 。六七个厨师也忙着煎鱼、切肉、拌凉菜。厨房的小黑板上写着当天的菜单,有盐烤鸡、冬瓜排骨、蒜苗炒肉、麻辣汤。丰盛的中餐,也为刚吃完饭的会员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摆脱晕船恢复体力。
然而,我们唯一经历的只是北半球台风的残余。一旦到达南半球,你将不得不多次穿越西风带。对于客队来说,这将是更加严峻的考验。
(央视记者 翟娟 孔维娜 王祥涛 陈曦)